5、博陵林氏(1 / 2)

長命萬歲 舟不歸 5586 字 2024-06-13

漢末動亂時,博陵林氏隨當時霸主從南邊遷居建鄴,以雄厚的財力助霸主奪取天下,由此進入仕途,累世顯貴,位列豪門世族,但商賈起家,不重經文詩書,隻一味用金銀來維持,日子久了,弊端也就顯現出來,待明白過來,已經晚了。

今林氏子弟大多庸碌無才,所任官職不多,還是低品閒職,唯獨丹陽房出了個與出身琅玡王氏的王宣並稱“林王”的林勉。

林勉弱冠之年就成為尚書仆射謝德的幕僚,謝德常自歎:“倘勉也是吾子,朝上有一賢一勉,何愁謝氏不穩。”

謝賢這才敢開口求父親舉薦林勉入仕,豈料反被訓斥,直言高品官職隻能是王謝子弟,想一展抱負、複興家族的林勉也終於認清現實,失望離去。

昭德太子慕其才華,學劉備三顧,林勉又成為昭德太子府的謀士,在皇帝病重、太子監國時,君臣開始實行遏製世族的相關策令,使他們有所收斂。

彼時,謝賢是四大王李璋的幕僚司馬,昔日知己淪為朝堂政敵。

三年未到,昭德太子突然崩逝,幾月後皇帝也兀然駕崩,四大王李璋一朝登基,剛登基就實行各種政策安撫世族,先任謝賢為黃門侍郎,後在三族的勉強點頭下,留林勉在朝中做了個六品官。

林勉在仕途上早已無心,堅持是謝賢和李璋籌謀害死昭德太子,於朝會上大罵謝賢,王宣多次奏請流放或杖責他,謝賢卻次次為其脫罪。

在昭德太子忌辰那日,林勉鬱結病逝,謝賢得知消息罷朝十日,李璋感念林勉的一片丹心,追封閒亭侯,陪葬昭德太子陵,並將自己的第五女婚配其長子。

自那以後,朝堂上下再無人提昭德太子和林勉,他們對世族而言是一場噩夢,林勉的死更是一種徹底結束。

博陵林氏就像是一陣風,再也吹不到國都建鄴。

*

在宮中任職的王氏子弟剛回府,便直接去了王宣書房告知在長生殿發生的事,且還大肆取笑一番:“阿翁幾次與他商量三郎和謝家女郎的事,他皆一笑置之,說什麼兩女配一門不妥,今日倒好,直接婚配那個博陵林氏了。”

王宣聽得直皺眉,不再多看一眼,如此品行不端的人怎麼會是他王氏子弟的:“你知道林立廬和謝子仁為什麼能做知己嗎?”

王家大郎當即拱手作揖,收起先前那副有失家教的模樣:“兒子愚鈍,請阿翁賜教。”

“他們同為性情中人,隨性情行事,林勉能為自己的伯樂昭德太子鬱結離世,而謝賢也能為他的知己舍掉謝氏最好的女兒。”王宣此言直接道出根本,王謝兩族雖不比從前,但其姻親也不是皇權能輕易乾涉的。

謝賢不是為皇帝而是為知己。

他感概道:“能得如此知己,夫複何求。”

*

一場雨下完,庭院裡裡落滿了紅紅豔豔,缸子裡的那幾尾紅鯉魚也已經半死不活,玉藻拿竹漏打撈起來。

前麵靈霄說要采花泡澡,出來發現忘帶了剪子才進來蟾宮院借,她們兩人也就閒談了幾句,談到那樁婚事。

“五公主的婚事為何會落在娘…”玉藻想起五公主剛逝去,頓時大悟,忍不住嗤之以鼻,“做公主原來是這樣好,自個不想要的便要彆人來受,還拖累彆家女兒,她要真能成仙,那我瞧這神仙未必都是好的。”

垂頭繡瑞獸的謝寶因聞言抬眼,眼裡冷到不似人,唇畔帶著若有若無的笑意:“如此伶牙俐齒,怕是在我這裡屈才了。”

她在瞧向靈霄時,盈盈笑容更甚,冷意也消散:“她睡昏了頭,說些不三不四的話,我們幾個笑笑也就罷了,這等混賬話若說出去也不好聽,我還指望著以後給她找處好人家。”

玉藻後悔的捂嘴,她忘了還有旁人在,妄議皇家是大不孝的罪名,若要被有心之人聽去,到外麵大肆宣揚,她家女郎就萬死不辭了,連謝家也難逃被人參奏。

“玉藻護主也不是這幾日,當笑話說出去怕都沒人聽,再說我什麼記性,出了女郎這道門,連來乾什麼的都能忘記。”靈霄當即就言明心跡,將剪子放在藤籃裡,“女郎且用食,我就先走了。”

玉藻又趕緊追出去說要送送。

走到外頭院子裡,靈霄才停下,念著謝寶因平日對奴仆們的好,還是忍不住多嘴說道:“你平日裡也是穩重的,人又機靈,可就是太護主,遇到女郎的事便忍不住這張嘴,你若不改改,隻怕護主日後變成害主。”

“女郎在府中如履薄冰,做得太好或太差都恐失足,什麼話也都藏著不說,我若再不替她說幾句,隻怕悶在心裡成病。”玉藻遞過一對耳墜子,好言好語道,“隻求勿將我所言當真。”

靈霄忙推掉,笑著看了眼屋裡就走了,府中的仆婦們沒誰是不喜歡五娘的,愛跟她們逗趣玩笑,又總幫著她們不去挨女君的罵,有什麼吃穿用的也都大方的賞給他們,就算是個長舌頭的,哪還舍得再去多嘴說什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