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學霸:我引領科技狂潮》全本免費閱讀
聽到陳帆的安排,參與的每個人都激動、興奮、熱血沸騰。
這可是可控核聚變項目,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
這些從華國各地來的科研員,跟著陳帆這位“華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總工程師”,即將見證奇跡。
在所有人的刻板印象裡,總工程師的形象差不多都是二八分短發、寬邊眼鏡、表情刻板的中年人。
對項目總工程師這個職務,“年輕”意味著經驗不足、閱曆尚淺,並不是一件好事:
甚至在一開始,有科研員在設備安裝現場看到陳帆陳帆,下意識就一句:
“小夥子,礙事了。讓一下。”
等陳帆轉過身,都要反應半天,這位是西北核聚變實驗基地的總工程師。
“咳,不好意思,陳……總工。”
陳帆科研工作和實踐容不得一點馬虎,但生活和交往方麵卻很隨和,有研究員不小心稱呼錯的,他從不介意,反而和大家開起玩笑:
“沒事,我站這確實擋道了。”
“不用有心理負擔。”
“齊心協力把反應堆建設好,你們叫我小陳也沒關係。”
不小心喊錯的科研員使勁憋笑。
陳帆則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好工作吧。”
“有問題隨時向我彙報。”
直到陳帆走後,這名科研員都在心裡“反芻”:這種長輩一樣的關懷,由一個比我還小10歲的年輕教授展現出來……實在是太奇怪了啊喂!
隨著相處時間變長,大家對陳帆的印象有了改觀。
陳帆能記住實驗結果每個人的名字,讓大家充分感受到了尊重;
再有就是專業水平……
加入西北實驗基地的研究員,有一些有過其他項目的經驗,也見識過總負責人無能還胡亂指揮,外行教育內行的情況。
陳帆則完全不同。
尤其是林心誠的學生,他們徹底被陳帆給震驚到了:
你是聯合理學院數學係教授,等離子湍流模型是你主導,可以理解。但於教授的鉍係超導,為什麼感覺你比他更懂的樣子啊?!
原本數學院嚴文仲的人,也體會了一下什麼是“乾掉了兩個千禧年難題的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