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這兩位,一個是數學家陳帆,另一個是他的學生向小園。”
隨後跟陳帆介紹:
“這位是馮世榮教授,國內可控核聚變的領軍人物。說起來,我還算他半個學弟……”
陳帆對馮世榮有印象。
按照前世的時間線,他主持過4次核聚變點火實驗,其中包括林心誠犧牲的那一次……
最終把可控核聚變的穩定運行運行時間突破到413秒,為核聚變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陳帆向他行了一禮。
算是致敬知識。
而且後續,華國的可控核聚變事業,還需要合作共同努力。
陳帆走上前去握手。
但馮世榮沒客氣,笑了笑,直接忽略掉他,目光不屑的掃過陳帆向小園二人,最後落在林心誠身上:
“攀關係的話就不必說了。”
“你還真是越活越回去了,我的研究所你不來,現在還帶兩個外行在這裡開會。”
林心誠想詳細介紹陳帆,但會議廳裡人多眼雜,隻好憋住。
馮世榮也沒顧上跟林心誠敘舊,轉身走向那些白皮的外國科研員,和他們親切握手,友好交流……好像那才是他的同胞一樣。
林心誠無奈的解釋:
“一直以來,技術方麵我們比他國落後很多。”
“華國的可控核聚變工作,一直是由馮世榮主持。華國無論在技術學習還是實驗實踐,都是他的‘南方研究所’最大最權威。”
“他的父親曾主持過氫彈相關方麵的工作。又加上海外留學背景,在科學院的話語權非常大了。”
“你那些的構想要落地,後續上會時,他有一票讚成權。”
陳帆表示無所謂:
“人一旦做出了成就,變得高傲,擺起架子也不難理解。”
林心誠無奈的笑:
“這我知道。外邊的月不比華國的圓。我隻是希望他能不那麼目中無人,看看華國現在的發展……”
陳帆笑道:
“我們的科技起步較晚,幾十年來一直在學習彆人的東西。他有這種想法是正常的。”
“反而拒絕博采眾長,留在華國閉門造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