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您得去問第一!”
記者被逗樂了,追問:
“你心目中有第一名的人選了嗎?是誰呢?為什麼覺得他是第一,而不是自己呢?”
深度近視借了賈學霸那句話:
“我覺得學霸和學神還是有差距的,作為一個普通學生,我覺得和他爭完全沒有意義,我已經放棄了。”
記者再次追問:
“可以說說你確定的第一是誰嗎?”
深度臨時答:
“陳帆。”
記者又采訪了幾個同學,紛紛表示今年的國賽集訓出了一名“大神”。
劉忠已經樂開了花。
今年的國賽第一已經穩了。
憑陳帆在集訓的表現,其他地方的學員,無論是在基本功還是知識麵,都比陳帆差的遠。
接下來,就是校隊的另外的9個人,這裡邊隨便再出個國賽的獲獎者,就妥妥當當的賺翻了。
…………
國賽結束後,陳帆等人返回了學校。陳帆打著物理競賽的幌子,在辦公室繼續做他的研究。
黎曼猜想的證明,進度已經來到了90%……陳帆預計著,這個月底,他就可以徹底公布自己的成果。
而那時候,才是真正的舉世震驚。
一周後,國賽公布成績。
第一名,120分,陳帆。
第二名,……
第三名,……
陳帆的名字又被高高置於榜首。
競賽隊的其他成員,雖然沒有獲得前三名,但是也獲得了優秀獎。這在高考裡是加分的,或者參加提前批考試,也是大家入好學校的一大助力。
校隊很多人恨不得跪謝陳帆,這幫了他們多少的忙啊。
於是,校隊組織了一次大型聚餐,為陳帆慶祝。
“恭喜你啊,帆哥。”
“帆哥牛逼!”
“明年你不會再參加數學競賽了吧,給我們普通人一點活路吧,好嗎帆哥?”
雖然陳帆讀高一,年紀隻有16歲,但是因為他做出的成績,大家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