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各大資本家粉墨登場!(2 / 2)

拚多多在短短三年內便成功上市,市值迅速達到了300億美元。

可以說,錯過拚多多和黃錚的投資機會,後來成為了國內創投圈絕大多數投資人的共同遺憾。

這種遺憾甚至對後續的投資決策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例如,當同樣出身於遊戲行業的唐彬森出現時,他讓人們不禁想起了昔日的黃錚。凱輝、紅杉等知名投資機構也同時投資了這兩家公司。

峰尚資本在B輪投資了元氣森林。其創始人高豐曾在一次訪談中提到拚多多時表示:“我難以理解為何做遊戲的人會轉行去賣菜。”

因此,在唐彬森尋求融資時,他意識到可能又是一個類似的機會出現了。

然而,與上述兩種錯過拚多多的原因相比,一種更為致命且普遍的失誤可能來源於當時投資圈的一種普遍觀點:即認為阿裡和京東已經穩固了市場地位,平台型電商的機會已經大大減少。

有紅杉的投資人透露,在2015年下半年,隨著O2O市場的急劇下滑,紅杉的早期投資重點從電商O2O為代表的消費互聯網轉向了SAAS、互聯網醫療、教育、科技等其他領域。

這個決策在當時看來無疑是明智的。

然而,像紅杉這樣具備強大糾錯和補槍能力的投資機構實在寥寥無幾。

因此,當拚多多的B輪融資大門關閉後,這個資本神話就與絕大多數人徹底無緣了。

拚多多的融資故事是一個常讀常新的商業案例。

它揭示了投資中最困難的一環:如何在真正的非共識中保持堅定信念。

同時,也印證了一句箴言:機會往往隱藏在未知之中。

正如黃錚在某次采訪中所言:“我們在一個看似沒有機會的飽和領域中找到了新的商業突破,因此不需要浪費大量資源過度競爭。”

和這些錯過拚多多的投資人不同,趙子軒深知,隻有真正了解並相信拚多多的潛力,才能在這場融資中脫穎而出。

因此,他決定利用自己遙遙領先於時代格局的優勢,來領投這場充滿爭議的A輪融資。

“黃總,時間也不早了,大家都有自己的日程安排,我們就直接進入競價環節吧。”

趙子軒的話音一落,會議室內的喧囂即刻平息。

黃錚原本還站在PPT前,準備繼續他的演講,但趙子軒的提議讓他改變了主意。他意識到,這位重量級投資者的時間寶貴,於是果斷決定提前進入融資競價環節。

陳曉紅注意到黃錚對趙子軒的重視,她好奇地轉向趙子軒問道:“趙董,看樣子你是準備投資了?”

趙子軒迎上她的目光,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他從容地回應:“來都來了,總不能白跑一趟吧。”

陳曉紅聽後露出會心的微笑,試探著說:“如果拚多多能得到和光科技的支持,這筆投資的前景無疑非常樂觀。我也有些心動了,想跟投一把。趙董,您打算出多少?”

趙子軒沉默片刻,然後伸出一根手指,卻不言語。

陳曉紅試著猜測:“100萬?”

趙子軒微微搖頭,示意她繼續猜。

“難道是1000萬?”陳曉紅再次試探。

趙子軒依舊搖頭,臉上保持著神秘的微笑。

陳曉紅驚訝地提高聲調:“不會是一個億吧?你真的對拚多多這麼有信心?”

趙子軒淡然一笑,糾正道:“不,我的信心不僅僅來源於拚多多,更來源於黃錚。我一直相信,投資首先是投人。黃錚,就是我看好的那個人。”

陳曉紅輕輕皺眉,提出質疑:“話雖如此,但你不覺得拚多多的數據增長有些異常嗎?”

趙子軒瞥了她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