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危機四伏(四)(2 / 2)

宰相養成守則 月煮茶 4594 字 2024-06-02

折子被人合上,宋惜文跪在案台下方,皇帝神情莫測,在此之前他有過憤怒,有過沉默,但一切安靜下來後,才叫人心驚肉跳。

皇帝似笑非笑:“你是宋知府的後代,卻被葉府收留長大,你此舉,是何意?”

“回陛下,恩是恩,仇是仇,恩仇不可消,私情不可抵家恨,小利不可阻大義,葉府雖有恩於草民,但草民不能替作古的父母原諒他們,且葉侍郎大人之所為,豈止禍草民一家,金陵十萬人家受災大半,於公於私,於情於理,草民都應檢舉。”

皇帝透過跳躍的燭火看向這個少年,他略低著頭,跪得謙卑,身形瘦削可見其形骨,亦可見其風骨,是鋼筋鐵骨,是殺人利劍,是分毫不讓。皇帝忽然笑了:“私情不可抵家恨,小利不可阻大義,說的好啊……你是在暗示朕,不要包庇自己的兒子嗎?”

宋惜文眼皮子一跳,複又再拜:“草民不敢,聖明無過皇上。天下子民是陛下的子民,陛下亦是草民的君父,天子腳下作奸犯科,身為人子,本就應當告知君父,為君父分憂解難,並不敢有其他想法。”

好一個天下子民都是陛下子民。

宋惜文的話音落後,皇帝又沉默了許久,定王站在皇帝身側伺候筆墨,暗中觀察,皇帝神情一動,拿起筆來,複又問他:“此事若為真,你們宋家的案子便是冤案,還是天大的冤案,你不恨朕?”

宋惜文抬起頭來注視皇帝,眼神分外澄明,他朗聲道:“明君在位,能臣無數,您的功績,千秋同鑒。一時被蒙蔽並不算什麼,何況草民要恨,也應當恨小人汲汲營取,利益熏心,忘了文人風骨,無君無父,棄國棄家。”

皇帝轉過頭對著一側的定王笑:“你倒是找了個好幕僚,少年英才啊。”

定王低聲道:“能得父皇一聲讚賞,也算他不枉此生了。”

皇帝擺擺手,定王眼神示意宋惜文退下去,又屏退左右,書房內一時隻剩下父子兩人,皇帝讓定王坐下,沉吟片刻道:“你如何看?”

他似乎不指望定王回答,自己接了下一段:“邊關吃緊,葉家暫且不動,讓永樂王帶兵出征,他的先祖英勇善戰,是開國第一功臣,他這人也無甚大錯,便賞他個馬革裹屍吧,其餘的讓那少年自己來決斷。”

定王略一低頭:“父皇說的是。”

“至於葉聽寒——”皇帝冷笑一聲:“這個碩鼠,留著慢慢殺。”

“朕聽說,近日你和禮王因為賑災和軍餉的事起了紛爭?”

“一些小事,已和皇弟協商好了。”

皇帝拿起茶杯,並不急著喝,沉眉一笑:“朕怎麼聽說,你二人都在爭這個為國為民的好名聲呢?”

“彆急著下跪向朕請罪,錯就是錯,對就是對,古人說論跡不論心,你二人能在這個關頭為國家百姓出力,總是好的。既然禮王和葉聽寒來往過密,那便再立些名目求捐,讓葉聽寒把銀子吐出來。”

又是良久,皇帝看向下方與發妻容貌相似的兒子,長長地,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至於宋知府案,實在過冤,如此關頭,前線有戰爭,朝堂上又有黨爭,真拿出來一放,口誅筆伐之下,朕實在受不住啊……”

定王身軀一震,雙手交疊抬起:“父皇身體安康,自有千秋萬歲,還請父皇莫作此歎。”

“千秋萬歲……”皇帝笑了笑,語帶悲涼:“再有五年,便不錯了,朕的身子朕知道,隻是人老了,也希望走的體麵些,這個案子……”

父子二人的視線在空中交彙,刹那間,定王從皇帝的目光中讀懂了什麼,耳邊響起皇帝蒼老的聲音。

“等新皇繼位,再翻吧。”

佑和二十年冬,流感盛行,士兵疲軟,羌國忽然急調兵於西北邊境,師出無名,不宣而戰,如入無人之境占領兩城,京城內謠言四起,傳和淑妃本為羌人,暗中為羌人傳遞情報。是日,定王暗奏帝王,養心殿外和淑妃脫簪待罪,試圖證其清白。

<p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