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餘,鄭,何(2 / 2)

弦驚吟 素骨Lxfy 3923 字 2024-05-25

學子們睜大眼睛,心下暗暗一驚,字布上赫然寫著熟悉的八個端莊墨字:晨露未乾,豈敢亮槍。

這條字布的意思到現在才了了結。

欽差大臣脖頸稍稍向前一傾,細觀字布上的每一筆每一劃,片刻後忽然厲聲吼道:“鄭幕好大的膽子!”

欽差大臣跟官員一同進入鄭竹暮書房繼續搜查,鄭竹暮跟在欽差大臣後麵進了門去,何逸鈞搶在餘久擇前頭跟了進去。

書房裡設有一個陳年木櫃,櫃子的門已被打開,從中掉出好多封信。

欽差大臣欠身拾起其中一封信,展開,接著展開第二封、第三封……信的字跡如出一轍的,明顯出自同一個人之筆下。

有的信沒寫完,寫到半句話就斷了,有的信寫完了,但是字有塗改,總之沒一封信是天衣無縫的。

因為天衣無縫的信都在何逸鈞那裡。

然而何逸鈞早已將這些信撕得粉碎。

何逸鈞很早便知道這些家書皆出自鄭竹暮之筆,自然不因此感到詫異。

至於是怎麼發現的。

一是因自己寄的信句句提及鄭竹暮,介紹鄭竹暮本人,而回信中卻隻字不提及鄭竹暮和何逸鈞,稱呼用的全是“汝”、“吾”等詞,仿佛在強行匡正何逸鈞和鄭竹暮毫無關係。

二是因信中所言與鄭竹暮所言十分相似,若真如此相似,那麼鄭竹暮可以與回信之人結為伯牙子期之誼了。

既然鄭竹暮一直在寫,何逸鈞便一直在演。

儘管鄭竹暮一番用心,但何逸鈞還是選擇在鄭竹暮看不見聽不到的地方把信給撕了扔了,回頭繼續專心備好回鄴陽用的盤纏。

欽差大臣一封封翻閱完後,信封零零星星散落於地,把地麵遮得嚴嚴實實,浩如煙海,遂冷聲道:“鄭幕,你寫此信何用之有?”

欽差大臣實則想問是否與皇權或者貴族有關。

鄭竹暮翕動乾癟的雙唇,本想開口回話,然而一直未發言的何逸鈞忽然搶過鄭竹暮話頭,語氣平淡似水:

“前朝昏君待鄭幕不薄,鄭先生曾跟我們學子說,鄭幕無論如何也還不起這份厚禮,寫給已故的前朝昏君那麼多封信不過是為一點點還回去,可君臣之情深攀淵源,有情者可否再思鄭幕先還回這筆債?”

“爾等雖不知君臣之情,可順明帝身為明君,忠臣成千盈百,是懂得君臣之情,你可莫要憑一人之理逾越一君之情。”

鄭竹暮聽完何逸鈞這般說辭,神色淡淡的,正儘力跟何逸鈞劃清邊境,使之二人分成楚河與漢界、天涯各一方。

為的是不讓欽差大臣知道他們違抗聖旨,不讓他們知道鄭竹暮是何逸鈞的義父,不讓何逸鈞受到牽連。

欽差大臣識得這是方才打拳在自己臉上的學子,於是麵色驟然變得十分難看,麵部也逐漸僵住了,緩緩站起身來,隨著履音響起,欽差大臣一步步接近何逸鈞。

何逸鈞最後一句話講得倒好,講得倒有膽量,直接指責欽差大臣棄君負義,把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