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2 / 2)

不見長安 則慕 5691 字 2024-03-08

“莫天覺的態度說明,這案子的確和位高權重之人有關……”

“那又怎麼了?”張小鯉更加疑惑,“這不恰好說明,他有嫌疑人選了麼?”

單穀雨緩緩搖頭:“你太天真了。小鯉,消失的隻是一個楊彥,雖然是駙馬,卻是一個連公主都希望他消失的駙馬……若幕後之人位高權重,甚至牽扯到皇家,那很可能,即便你們找到了那個人也沒用。這案……就算破了,也會變成沒破。莫天覺之所以不告訴你,就是因為他也猜到此案可能最後會不了了之,所以要先觀望情況……到最後,被卷進去的隻會有你和張公子。”

*

再度回驚鵲門的路上,莫天覺坐在馬車內,又一次翻閱著薑太醫和邱直的卷宗。

其實,他對邱直和薑太醫並非毫無了解,心中也隱隱有幾分猜測,但這卷宗,真是越看心越沉。

邱直和薑太醫都是豫州人,但年歲相差很大,薑太醫早年學醫,而後因醫術高明成為禦醫。邱直家中開鏢局,後被當地貪官壓榨,父母自儘身亡,當時邱直已經二十二,想和那貪官拚命,但貪官被查處,邱直算是大仇得報。

後邱直赴京考武狀元,名次極高,卻因身體抱恙最終沒有參加殿試,最終隻加入禁軍,成了個尋常的禁軍士兵,但他畢竟本事高,雖為人木訥,直言直語總是得罪人,但這三年時間裡,也算是慢吞吞地升到了禁軍隊長,為六品官,官職不高,卻是手握實權,且因是守衛宮中的禁軍,自然不可小覷,整個禁軍中,也不過十二名隊長職務。

另外,身為隊長,他並不需要在宮外巡邏當值,今日實在巧得過分。

三年前,那正是泰安十七年,那一年的豫州發了多年一遇的澇災,死傷慘重,的確也有不少貪官遭到處置。

而被派去救援澇災,整治貪腐的,正是太子。

邱直父親的冤案,很可能也是太子出手為之平反。

向來端方謹慎的太子毫無差池地處理了這件事,雖沒什麼亮眼之處,但也沒什麼錯漏,皇上頗為滿意。後來皇上決定親征韃密,也是將政務交給太子處理,朝臣們對太子也是褒獎居多。

如果不是出征韃密那回二皇子立奇功,後又嶄露頭角,聲望逼近太子……

這失蹤案,本以為至多隻是太子在抱桃閣,尷尬地受了牽連,誰知其中牽扯得如此深遠,莫天覺隻想苦笑。

他匆匆回府收拾了一番,勉強逼著自己睡了一些時間,醒來後,正思索著要不要將這些事告知張十四。

他雖指責張氏兄妹手段老套且不入流,但實際上,這兩人在兩天之內便已將事情推至這一部,以他們完全局外人的身份來看,不可謂不厲害,張十四有計劃,而張小鯉能執行,兄妹配合無間,難怪楊彥當初提起他們時,嘖嘖稱奇。

說到楊彥,莫天覺又有些疑惑——就算是大皇子與二皇子的奪嫡之爭,又和那個楊彥有什麼關係?

等等,並非毫無關係——楊彥有個堂姐,去年剛成為二皇子的側皇妃,如此說來,二皇子算楊彥半個姐夫。

若楊彥當了駙馬,那意味著他和二皇子可以得到公主的芳菲閣和蝶衛——

馬車停下,莫天覺抬首,輕輕拍了拍自己的臉,長出一口氣,心中猜測邱直恐怕不會老實作答,自己也不能上去直接表明來意,恐怕,得詐他一詐……

再一次穿過登瀛門,剛走到門口,莫天覺突然神色一變——他嗅到了一絲血腥味。

這幾日的事情令莫天覺的神經繃得很緊,他幾乎是一腳踹開了門,時值傍晚,夕陽餘暉自小西窗的縫隙照入,映在中間那張小案,和小案旁那個穿著黑色禁衛衣裳的人身上,他趴伏著,一動不動。

幾乎是一瞬間,莫天覺的血液便凝結了,他很清楚這意味著什麼,幾乎不需要上前確認。

莫天覺雙手握拳,閉了閉眼,深深地吐了口氣,大步往前。

采文也後知後覺地意識到了什麼,瞪大了眼睛,小心翼翼跟在莫天覺身後。

趴著的人正是邱直,毫無疑問,他已經死了,雖然身體還有一點溫度,但脈搏已徹底停止了跳動,他的衣服、身上的坐墊都完全被血浸透了,一把刻有禁衛軍標識的匕首插在他的心口處。

那姿勢,無疑是自儘。

而在他趴伏之處的下方,是一張展開的,寫滿血字的宣紙。

看得出來,他寫得很急促,有些血色已暈開,而書寫的工具,應當就是他那已被鮮血染紅的右手食指指尖。

“吾與阿奴同出豫州,曾為愛侶,私定終身。然楊彥橫刀奪愛,強逼阿奴,先是茶樓,幸得蕊娘解救,楊彥卻尋至抱桃閣,以阿奴家鄉老父之墓要挾,阿奴屈從,而吾從未忘卻此等大辱,終尋得良機,斬殺楊彥此等畜生。

如今阿奴已去,吾亦隨之。此為阿奴曾書,可見其恨。萬般惡果,皆有惡因。”

莫天覺這才注意到,那宣誌下,還有一張小小的信箋,信箋上是女子秀氣的字體:平生所恨,唯有楊彥,隻盼扒其皮、食其肉、削其首足、斷其四肢、碎其筋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