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長安》全本免費閱讀
其實有很多事,莫天覺自己也並不清楚,方才聽單穀雨說了那麼多,才將一些碎片拚湊起來。
於莫天覺而言,自幼他應該做的,也是唯一感興趣的事,便隻有念書。
十七歲那年,他高中狀元,打馬走過熟悉的長安街,心中也並不多麼歡快,因他知道,這是自己本就應該做到的。而兩旁百姓好奇而欣羨的眼神,於莫天覺而言,和街邊的石頭並無區彆。
父親也並未多麼誇讚莫天覺,隻是一如既往沉穩地點頭,誇他做的不錯。
千萬人中的榜首,在莫世濤那裡,隻能換來一句不錯。
但莫天覺曉得,父親為人內斂,恪守“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即便再為他欣喜,父親也絕不會表露出來。
莫天覺的母親早早過世,父親深愛母親,故而並沒有要續弦的意思,沉默寡言又循規蹈矩的父親,以幾乎疏遠的方式,將莫天覺撫養長大。
莫天覺也曾對父親所展現出的疏離冷漠感到困惑,幼年時,甚至覺得傷心,認為是父親討厭自己的表征,而父親看到他哭,也隻會淡淡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
等莫天覺長得足夠大,看了足夠多的書後,他逐漸理解父親,但理解歸理解,莫天覺也努力地讓自己不要成為父親那樣的人。
無論如何,莫天覺並不輕易忤逆父親的決定,他知道父親的考量總是比自己深遠。
所以父親對他說,聖上有意令你為昭華公主的駙馬,但為父認為,不妥。
莫天覺沒有問為什麼,隻說自己知曉。
的確,他自己對昭華,也是避之不及的態度。
父親問他,可有中意的女子。
莫天覺茫然地抬頭看著父親,父親歎息說,你同端王殿下是好友,他常設宴,那些名流貴女也常常到場,你有印象的,竟無一人?
莫天覺說,兒子謹記父親教誨——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莫世濤難得露出了無奈的笑,隨即道,你可知,不少貴女家中曾上門探聽。
莫天覺思索片刻,道,知曉。采文曾通風報信。
莫世濤說,既然知曉,為何不稍微上心些?
莫天覺認真回答,媒妁之言,父母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