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史籍記載,陳思讓此番根本沒有越境作戰,他率軍駐紮在郢州,屬於四國(中原王朝、淮南、荊南、南楚)交界處。
這一帶的勢力劃分像是一個“凹”字,左側豎著的長方形是荊南,底下橫著的長方形是南楚,右側豎著的長方形是淮南,而中間的凹進來的是中原王朝的控製區。這個地區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是政治勢力的半島,而深入半島的是複州,退入“內地”的是郢州、安州,中原王朝在這裡設置安遠軍,以安州為總部。
陳思讓最終選擇在郢州而不是複州駐軍,這是一種比較保守、穩妥的做法,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因為如果前進到複州的話,就有可能被淮南抄後路,攻擊安州,給陳思讓來個“斷丁”。
陳思然逗留郢州,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上述原因,是從軍事角度上的考慮。
政治上,陳思讓的南下與郭威的北上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郭威打著抵禦契丹的旗號,眼睛緊盯汴州;陳思讓打著南援南楚的旗號,眼睛緊盯許州。
陳思讓率軍經過許州城西的時候,按照慣例,劉信應該出城犒軍。然而劉信心中忐忑不安,謊稱身體不適,堅決不肯出城露麵,隻是派人拿著酒肉菜肴、金銀珠寶等賞賜之物出城犒軍。
澶州兵變後,留守京師的王殷、王峻派郭崇威去宋州的同時,也派大將馬鐸為許州巡檢使,率軍去許州,保護劉信,防止他不發生意外。
馬鐸的辦事效率非常高,劉信也非常體麵,選擇了自殺。
2.3河東劉崇
劉崇是劉知遠的弟弟,有說是親弟弟,也有說堂弟,無所謂。此人長相俊美,有一副美髯公關雲長的胡須,而且目生雙瞳,又與項羽類似。然而他的性格、人品等卻有些對不起他的顏值。
史籍記載,劉崇“少無賴嗜酒,好博,嘗黥為卒”。看他後來在麵臨大事時的抉擇,同樣是鼠目寸光、優柔寡斷,難怪跟劉贇是親爺倆,父子倆不能說是癡心妄想吧,那起碼也是異想天開。
劉知遠稱帝南下的時候,把劉崇留在了河東太原府,讓他當太原留守;劉承祐即位後,任命他為河東節度使,仍然坐鎮河東。
劉崇雖然懦弱遲鈍,與一切優點絕緣,但他有一項技能非常突出,那就是得罪人,他得罪了郭威。
道理很簡單,郭威與史弘肇、楊邠等人有能力、有功勞,是靠實力上位;而劉崇、慕容彥超等能力平平、業績幾乎為零,卻因為是劉知遠的親弟弟,而與幾位功勳平起平坐。郭威等人心理嚴重失衡。
劉知遠駕崩後,郭威等武將集團成了後漢朝廷的實際控製人,這令劉崇頗為不安。
劉崇的謀士鄭珙給他出謀劃策,建議他擴充實力,以備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