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願與契丹結成父子之國,石敬瑭以父禮事契丹;
二,每年進貢契丹三十萬匹絹;
三,割讓幽州、雲州等十六州之地給契丹。
這是中華曆史的至暗時刻,兩位大佬爭相賣國。趙德鈞顯然沒有完全進入到“賣國賊”的狀態,想站著把錢掙了。相比較而言,石敬瑭對“賣國賊”的角色有著更為深刻的領悟,願意跪著掙錢,生意嘛,不寒磣。
首先,趙德鈞與耶律德光約為兄弟,而石敬瑭願意認耶律德光做爹。
有一說一,趙德鈞確實與耶律德光平輩,而石敬瑭也確實比耶律德光矮一輩。
因李克用與耶律阿保機約為兄弟,所以二人平輩;李嗣源是李克用的養子,耶律德光是耶律阿保機的兒子,所以李嗣源與耶律德光平輩。趙德鈞、石敬瑭與李嗣源的關係就是切入點:
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比李嗣源矮一輩,也就比耶律德光矮一輩;
趙德鈞的養子趙延壽是李嗣源的女婿,趙德鈞與李嗣源是兒女親家,二人平輩,也就與耶律德光平輩。
當然,政治家不會糾結倫理哏的,叫兄弟也罷,叫爹也罷,即便喊爺爺又當如何呢?關鍵要看第三條。
石敬瑭割讓的十六州土地,是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國土。因其包含幽州、雲州等,所以被合稱為“幽雲十六州”,又因幽州盧龍軍轄境為古燕地,所以也被稱為“燕雲十六州”。
隨著這些土地的割讓,契丹勢力第一次深入中原漢地,深入華北大平原,這裡不僅是千裡沃土,更是千裡大平原,對快速機動作戰的契丹鐵騎來說,簡直是理想中的天堂。
從軍事上說,草原遊牧民族已經到了長城以南的農耕區,中原地區在整個黃河以北再也無險可守,今後如果契丹再想南下,將易如反掌;
從經濟上說,契丹早就在漢人謀士韓延徽的幫助下,開發出了“蕃漢分治”的雙卡雙待係統,跟我們今天的一國兩製非常相似,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逐步適應了農耕文明的管理,在得到這些土地後,不存在不兼容的尷尬局麵,契丹人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些土地進行生產勞作;
從政治上說,耶律德光原本就是要借助對外軍事行動來壯大自身實力,最終擺脫母親述律太後的鉗製,擺脫傀儡的命運。得到“幽雲十六州”的壯舉,將大大提高耶律德光在契丹內部的聲望,其功勞可以與吞並渤海國的太祖耶律阿保機相提並論。
所以石敬瑭提出的割讓“幽雲十六州”的條件,對耶律德光來說,是絕對無法拒絕的誘惑。
趙德鈞的方案穩妥、務實,而石敬瑭的方案則是喪心病狂。
紳士永遠打不過流氓,政治家永遠敵不過賣國賊。因為對於前者來說,底線是一種約束,而對於後者來說,則是一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