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焦頭爛額2(1 / 2)

2,汴州宣武軍

李嗣源稱帝後兩個月,征調汴州的三千控鶴軍(原後梁精銳禁軍)北上駐防瓦橋。朱溫篡唐建梁後,敕建侍衛親軍,名為“控鶴軍”,終五代曆史,這都是一支非常神秘的部隊,主要任務就是保護皇上的安全,與禁軍、六軍諸衛等工作職責有重疊,但與他們不同的是,控鶴軍幾乎從來不離開皇宮,更不曾參與任何正麵戰場。

也許正是對他們的不信任,李嗣源破天荒地把三千控鶴軍調往瓦橋,讓身居皇宮的皇帝侍衛親軍成為了邊防軍。

這支部隊的指揮官叫張諫(與淮南張諫重名),剛剛出城,就領頭嘩變,率領三千控鶴軍回攻汴州,在城內打砸搶燒,殺死暫代刺史及推官,然後逼迫李彥饒(李存審之子)做他們的首領,就像皇甫暉逼迫趙在禮一樣,逼李彥饒杠把子,做一番“大事業”。

李彥饒答應下來,並說你們既然讓我當統領,就該聽我的命令,我現在命令你們立即停止胡作非為,維持城中秩序。

於是亂兵們停止了燒殺劫掠。

晚上,李彥饒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將領,說發動兵變的隻不過是張諫等極少數人,擒賊先擒王。然後在辦公室裡埋伏下幾名勇士,召喚張諫等人過來議事,順利擒斬張諫等四個核心成員。

張諫的另一個同黨逃出,率領部下聚眾鼓噪。千鈞一發之際,李彥饒果斷出動軍隊,將四百名變軍全部誅殺。

第二天,李彥饒才把事情的經過逐級上報,最終奏報到李嗣源這裡。

李嗣源命樞密使孔循代理汴州刺史,主持汴州事務。早在李嗣源自魏州領兵南下時,孔循就坐鎮汴州了,北門迎明宗、西門迎莊宗,在汴州有一定的聲望、人脈,了解汴州虛實,故有此任命。

有記載說李彥超也參與了這次平叛,實際李彥超隻是隨孔循來汴州搜捕控鶴軍餘黨,將控鶴軍及其家屬全部滿門抄斬。

李彥超幫李嗣源穩住了太原,李彥饒幫李嗣源穩住了汴州。所以後世史學家盛讚李存審的兒子們,正是他們的忠心和能力,才讓李嗣源坐穩了龍椅。

3,滑州義成軍

就在孔循奉命清洗控鶴軍變軍家屬的第二天,滑州也發生兵變,滑州將領於可洪等暴動,不僅在滑州城內燒殺劫掠,更對駐防滑州的魏州特遣團發動了攻擊(此前李嗣源調趙在禮來滑州,趙在禮拒詔,但一部分魏州兵仍奉命派駐滑州)。

這場暴動很快被平息,幾天後,發動兵變的主力部隊——滑州左、右崇牙軍等部隊數百人,連同家屬,一起被殺;核心首領於可洪等被生擒,亦被滿門抄斬。

通過李嗣源對待汴州、滑州兵變的處理方式上,可以看出,李嗣源並不是真的軟弱,動輒全軍“夷其族”,數千人命喪黃泉。雖然李嗣源的廟號是“明宗”,是五代時期名列前茅的明君聖主,以寬大仁慈名標青史,但不要因此先入為主地認為他是個委曲求全的老好人。他隻是在政治、軍事、經濟等大局上處於弱勢時,才會謀求協商,才會妥協退讓,可一旦處於強勢,汴州張諫和滑州於可洪就會告訴我們李嗣源的另一副麵孔。

4,青州平盧軍

魏州生亂時,青州平盧軍節度使符習奉命前往支援,後因李嗣源被裹挾入城,前線形勢不明而意圖班師青州,監軍宦官楊希望拒絕接納,逼符習回魏州前線,符習無奈調頭回魏州,同時將領王公儼在城內發動兵變,誅殺監軍宦官楊希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