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 10 章(1 / 2)

小軒窗 晝景月華 3573 字 2024-06-10

《小軒窗》全本免費閱讀

按史書記載,陸寒尋之父陸升,在玉瀾祖父殷太祖起兵時投靠楚家,靠著傑出的軍事才能成為殷太祖手下的得力乾將。幾經沙場從無敗績,駐守邊關抗擊突厥。大殷建朝後封晉國公。

從這史書上看的話,陸升能取得如此成就靠的是玉瀾祖父的慧眼識珠,做了陸升的伯樂。但史書有情亦無情,在誇讚殷太祖成就時,從其他方麵又泄露了事情的真相。

也不能說玉瀾大逆不道,因為很多事雖然不能明著寫進史書,但真正閃耀的成就卻始終能在那些史官筆下煥發光彩。不是玉瀾貶低她祖父——她哪敢啊。但大殷建朝至今四十年,如今的疆域,確實大半都是楚玉瀾的父親,也就是後來即位的殷太宗打下來的。

如今人們大多隻記得殷太宗作為皇帝的豐功偉績,很少會提起當年殷太宗也是戰場衝鋒的少年將軍。殷太宗為什麼喜歡玉瀾?就是因為他的子女裡,玉瀾最像他年輕時鮮衣怒馬的模樣。

而陸升當年就是跟殷太宗打天下並肩作戰的戰友。

十年前,洛陽神都內,已經安定富足的百姓津津樂道於慕延和陸寒尋這對將星雙璧。殊不知更早的時候,還是年少的殷太宗和陸升也是從小玩到大的至交好友。

兩個生在簪纓世家貴族公子都縱情熱烈,有豪情俠氣。時值前朝末期民不聊生,少年的殷太宗說要勸父親起兵推翻暴政,年少的陸升憑著一腔義氣,說你若起兵,我定跟隨你縱橫沙場出生入死。

後來陸升說到做到,這才是這位名將成為大殷開國公的真正原因。陸升心裡佩服殷太宗,不計較與兒時玩伴後來的君臣身份,自始至終心地赤誠灑脫不拘,是以在民間口碑非常好。雖然因為長年打仗一身傷,但如今兒孫滿堂得享晚年完全是因果福報。

陸升當年除了領兵打仗的能力強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應對突厥上,提出了分而治之的策略。

陸升能提出這樣的策略是他多年經曆養成的。陸升生在官宦世家,父親在前朝官至禮部尚書。但那時已是前朝末期,前朝李太後把持朝政,為了鞏固權力一心在朝中培養黨羽鏟除異己,渾不關心被突厥侵犯的老百姓的死活。李太後對強大的突厥不想對抗,隻想諂媚討好以求得自己片刻安寧。

正是因為李太後的媚好,每年都要給突厥大量朝貢,自然也和親,由李太後做主送出去的和親公主就有三位。

而朝貢和和親都需要專門的隊伍護送,陸升當年就參與護送任務。後來陸升跟隨殷太宗起兵,又主要是在北方作戰,在殷太宗自北往南打天下的時候,陸升就坐鎮北方防止突厥趁亂進犯。

多次前往突厥護送朝貢的經曆和後來長期駐守北方對陣突厥的結果就是,陸升成了早期與突厥交手經驗最多,最熟悉突厥的大殷將領。

陸寒尋講故事的能力還不錯,當然,檀喆也是個人精,他耳朵聽著腦子反應也快,大差不差的能猜到後麵的內容。

不過還是跟他想的有點出入。

“後來,父親和先帝提出對突厥要采取‘離強合弱,分而治之’的策略,這是得益於突厥的一個時機。”

長樂十五年,突厥可汗去世,汗位傳給他的弟弟裴羅可汗,裴羅可汗不僅繼承了兄長的汗位,還繼承了他的可賀敦,也就是大殷的和親公主,萬壽公主。

“裴羅可汗雖娶了萬壽公主繼承汗位,但突厥旁邊還有幾個小可汗,”陸寒尋說著指了指地圖,“東側真珠可汗,西側吉利可汗,南側始巴可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