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好市多開業(2 / 2)

“停車場挺大的。”陳誌文一眼掃去,碩大的停車場,遍布超市的左右以及前三個方向,地麵則是簡單的水泥地,每個車位都嚴格畫線。

“陳先生,這裡原本還有兩家小型倉庫,被我一起買下來了,然後都拆了,建成了停車場,後麵還有一個倉庫,也被收購了,當做我們的倉庫。”皮爾斯介紹道。倉儲式超市雖然被稱為倉儲式,但也不至於真的不需要自己的倉庫了,很多東西太多,不可能全放在非展銷位的

“挺不錯的,這麼大的地皮,這麼大的房子,隻花了80萬美元就搞定,很劃算。”陳誌文點點頭說道。

作為背後的老板,雖然在香港,但Costco的重要花費還是會請示授權的,因此,他知道這幾個倉庫一共花了80萬美元搞定,但倉庫是什麼樣的,就沒辦法了,皮爾斯安排人拍了照,然後空運寄去香港,但這個時代的照片,本身就隻能拍近照,遠照太模糊了,大概形狀陳誌文清楚,但還是不如親自來到現場看的清楚。

美國工業這些年來受到不小的衝擊,50年代紡織行業與服裝行業被RB打的滿地找牙,60年代鋼鐵工業也打不過小RB,而現在以及幾年後的未來,汽車行業也會被壓著打,即使國會出台了保護政策,也隻是讓美國汽車苟延殘喘而已。

工業不行了,大量工業倉庫自然也就廢了,也因此,皮爾斯能夠在靠近洛杉磯市區的位置買到這麼便宜的倉庫,如果是自己建,沒個兩三百萬美金根本不可能。

不過倉庫屬於工業用地,想改成商業用地,皮爾斯手下的法務團隊也費了不小的勁。

Costco還沒有開業,陳誌文與皮爾斯在幾個手下的陪同下,一起走進了超市內部。

外麵是水泥地,裡麵也一樣是水泥地,就是路麵光滑一點,沒有外麵那麼粗糙,這其實也是陳誌文的要求,加上地磚,其實也沒什麼成本,但很沒必要,Costco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成本,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降低成本,從而給消費者最優惠的價格,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處於絕對的優勢。

開門進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廚房用品,鍋碗瓢盆樣樣俱全,也有很多專門的小型廚房電器,在美國,雖然他們吃的不怎麼好,很簡單,但各類食物不互通,需要不同的加熱工具,不像華國需要一個鍋就能做出不同的菜。

燒烤架、烤箱、麵包機是必須的,同時也因為不想做家務以及衛生原因,還會有洗碗機、餐具乾燥箱、消毒櫃、淨水器等等,不過也因為這些基本上一家很多年才需要購買一次,超市對這一塊投入的麵積並不大。

再往後走則是五金用品,老美人工貴,下水道的工人收入可能比銀行白領還要高,一般家庭也請不起專業的人,很多事情隻能自己動手,一次,各類扳手、螺絲刀、鉗子等工具,基本上每個家庭都需要有,而且考慮到這些東西容易丟也容易壞,需求量也非常的大,在美國,每家超市都有一個區域來放置各類五金工具。

再後麵就是日常用品,如最常用的衛生紙,就占了很大的麵積,老美因為不習慣用布,所以家裡所有的東西都用紙巾擦拭,一個家庭一天用個幾卷再正常不過,也因此,發生什麼危機的時候,他們都會搶奪衛生紙。

好的東西是要放在後部的,這是經營商場與超市的最基本上邏輯,因為如果好的東西在門口,那顧客就隻會在門口轉一圈就出去了。

日常用品之後,就是食物區域,目前還是空著,在未來這裡都是各類新鮮的食材,從附近農場單獨采購,即保證了新鮮,也保證了最低的成本,當然,肉類還是需要問專業的公司購買。

按照陳誌文的要求,這裡有一個大型的快餐場所,顧客可以在這裡以優惠的價格吃上類似麥當勞的食物,也有著數個大型烤箱,專門用來製作0.99美元的烤雞,這個烤雞單獨來說,是虧本的。

跨國食物區就到了食品區域,這裡有著各類零食、薯片、飲料、啤酒、麵包等等,應有儘有,買的越多,價格也越便宜。

再之後就是各類便宜服裝,價格非常便宜,其中最大的折扣就是襪子,這也是從香港采購的最大數量商品,Costco不準備從其中賺錢,以成本價賣給客戶。

在美國,襪子的消耗速度非常快,不要說壞了,很多人懶得洗就會穿一雙扔一雙,浪費至極,但也促就了龐大的需求市場,其他服裝也都是從香港采購,算上利潤性價比還是非常的高。

“這裡是汽車日用品的區域。”皮爾斯接著介紹道。

PS:今天隻有一章了,快過年比較忙。求追讀求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