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辦法是有一定成效的,但是如果原先殘留在鹽漬田中的土壤太多,仍舊會影響作物的生長,且這個辦法本質上其實並沒能解決土壤問題,隻是用好的土壤轉移了壞的土壤,在原先的地方進行耕種罷了,問題仍舊還在。】
【除了在鹽漬田中施大量的肥來改善土壤、包括加入不同植物的草灰、糞便等試驗方法,這些方法達到的效果不一,但離將鹽漬田變成正常的可耕種田地,還是有差距,其中,李稷還想過用水洗鹽漬田的主意。】
但是這個水洗,不同於洗一件衣服什麼的,洗田也不是這麼洗的。
聽到這個更離譜的辦法,大宸有人搖頭哧笑,也有人哭笑不得。
這李稷真是什麼辦法都想出來了……
【但是你還彆說,正是這個在當時人看來跟‘腦子有病’一樣的辦法,也是當時幾個辦法裡讓他們最快見到改良效果的一個。】
?!
古古這句話,令不少人微微一驚。
【當時李稷等人分彆在不同的鹽漬田裡,同時試用幾個方法,隻有這最後一個用水洗田讓他們最快見到成效。】
【李稷命人將那塊鹽漬田一左一右,挖了兩個溝渠,一個用來引水,一個用來排水控製田裡的水位,反複向地裡進行灌水浸泡、排水晾乾,然後再放水浸泡,反複重複這一過程。
咱們現在說起來簡單,但其中試驗時手
法的調整、水量的控製以及需要灌水多少次,這一切的一切都得靠李稷他們在實驗中摸索,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一點一滴都需要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
【這一實驗,就整整試了三年時間。最後,這個用水洗田的辦法是當時他們得出改善鹽漬田最有效的辦法,並且後期,在用水洗過田後再搭配上各種草木灰以及肥料,鹽漬田中的鹽分和堿性物質被大大的降低,一些含鹽堿程度不高的田地,通過李稷的這兩種方法就能得到相應改善,正常長出莊稼作物。
有些鹽堿度高的想要達到正常耕種的標準,改良土壤所要花費的時間也會延長,這個視情況而定。】
【但李稷探索出的這兩種辦法傳播開來後,也確實給當時大宸某些鹽堿地多的地區,提供了擴大糧食種植範圍的機會,不至於說,人們一碰到鹽堿地就束手無策,隻能任其荒廢。】
【後幾年,李稷更進一步研究改良鹽漬田的土壤辦法,希望能種出更多的糧食。
直到昭元十七年,他對鹽漬田的研究仿佛到達了瓶頸,但當時,根據他多年試驗得出的辦法,已經大大縮短了鹽漬田的改良時間,除了某些鹽堿化特彆嚴重的需要的時間較長一些,其餘普遍的鹽漬田平均經過五到十年左右的時間不等,與普通良田無異。】
【於是,李稷的研究重心開始轉變方向。】
古古再切換圖片,這次屏幕窗口上又顯現出一幅簡圖。
寥寥幾筆,畫的是一個中年留須男人,手捧著一團似石頭、又似某種植物根塊的東西在看,表情疑惑。
【昭元十七年,這個時候大宸離統一天下已經不遠了,而當時大宸現有的耕種技術已經逐漸得到相應提升,說白了,就是處於一種現有技術進無可進,要想再創新出新農具和耕種技術又很難的一個階段。
當時李稷正思索著如何能再為百姓增加糧產量的問題,也就是這時,他老家的那群人在許州借著他的名聲惹事兒,李稷聽到風聲後,就回了許州一趟。】
【正是這一回去,有了史書記載中他喊出的那句‘四代不同堂’的口號;以及,古代版土豆的發現。】
這句口號之前古古在直播時曾有提到過,大宸一些人還記得。
【李氏本是李家村中的大族,一個村兒裡大半人都沾親帶故的,但這些人也都是普通人家,混的最好也就是當時調戲李稷妻子的那個族兄老爹,可也不過是個衙役而已。】
【然而李稷的身份地位卻早已今非昔比,他不再是昔日那個田舍郎,為護妻子還反被人指責、暗中打折了腿,現在的他成了天子近臣,皇帝看重的存在。】
彆說是一個衙役,一百個衙役綁一起地位也沒他高。
【於是他昔日那些族中親戚看李稷發達了,就也想跟著沾光,想要讓李稷重新認祖歸宗。】
【並且此事好像還不需要征求李稷這位正主的同意一樣,就默認和李稷是一家人了。】古古也是搖頭氣笑了,【曆史上的李稷剛回到許州老家,走在縣裡的路上,就聽聞路人議論李氏之人近日來的張揚之舉,大概意思就是他們族中出了李稷這麼個人才,宗族興旺起來了,最近都流行鼻孔看人之類的。】
【這一聽,李稷直接氣的好脾氣沒有了,也沒了再回李家村和李氏中人私下說清楚的念頭,讓他們彆再借著自己的名聲行事,畢竟他早就不是那一族的人。
而是直接去了府衙,加急辦理新戶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