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求索(1 / 2)

原本以為自己帶著經過幾千年改良的現代技術穿越而來,卻發現並不如自己想象中那般美好。

小時候跟著家裡老人一起做鹹菜,除了鹽以外,還有各種大料熬成鹵水,怎麼做都是好吃。

而在這裡,鹽價比米價還貴不說,香料也是名貴的東西,家裡的銀錢雖省著花,一半給了呂三桂,又給了玉蘭二兩,加上平日裡用,真是隻能像現代上班時常歎的那般:“花錢如流水,掙錢如登山”。

雖有些愁緒,但是也不過是一時感慨罷了。

日子該怎麼過還得怎麼過,初夏時節,山上還有許多野菜都可采來吃,而且之前竹林樹樁那裡,還采來許多木耳,曬乾了拿到會安樓去問,先是說這東西有毒性不敢賣,杜文秀親自上場做了一盤子木耳吃了,過了幾日又去,掌櫃的驚奇她竟然一點兒事都沒有,這才坐下商談此事。

杜文秀將木耳食用的禁忌跟掌櫃的細細說了一番,比如新鮮木耳不能吃,要用她家這種經過特殊手段處理的,而且泡水時間不能過長,泡過水的木耳不能過夜食用,隻要嚴格按照自己所說,絕對不會有中毒的情形發生。

掌櫃的依然心有猶疑,杜文秀少不得祭出大招,若是會安樓不要,自己便去那邊的和順樓問問。

生意人,多半是衡量得失,有新鮮的菜品自不能這般輕易便放過的。

掌櫃的拉住了杜文秀,又請她做了一盤子木耳,試了菜,又很滿意,便定了供應。不過最初少定一些,先賣來試試,若是客人們反應好,再增加供應量。

杜文秀對此倒是沒有異議,自家靠著那一截老樹樁,每幾日采一回,多少天才存這麼一點兒,這次不過是為了趟趟路,試試水,先搭上關係再說。

既然有了銷路,杜文秀便讓陸方海將那老樹樁搬回了家裡,先是露天放著,卻發現就算是人工澆水,木耳發的也不快,還長不大,不及在竹林時那般效率高。

杜文秀輾轉反側睡不著,愁了好些天,終於想了明白,現在隻是初夏,溫度並不很高,而老樹樁在竹林裡時,上麵正好長了一層荊棘,將它蓋住,又有厚厚的不知幾個輪回的落葉,與它蓋了一層被一般,保持住了濕度和溫度,天然的溫棚才讓木耳成長那麼快。

如今搬回家來,就那麼晾在那,濕度和溫度都不夠,自然發的就不快了。

想通了,便喊陸方海,將雞窩和東廂房這邊餘出來的空地上打了土磚做了矮牆,上麵搭一個草棚子,蓋得嚴嚴實實的,留一道門和縫隙通風,將老樹樁搬了進去,又去山裡揀那些腐朽的木頭搬了幾根回來,按照自己以前看見爺爺偶爾種些木耳蘑菇那般操作,先試試。

也許是對了路子,加之運氣也好,竟讓她種成了,又添欣喜,這樣一來,賣木耳這事兒,還是有可行性的。

比著乾筍的價格,與那會安樓開出了一百二十文錢一斤的數,每次供應半斤,也就是六十文。

如今那會安樓才掛上了此菜的水牌,還需時間來推廣。

等他那邊賣的快了,自己這邊種植木耳也能摸索出來,產出更大的量。

眼前鋪開了金閃閃的康莊大道,好日子馬上就要來了。

想著想著,杜文秀嘿嘿笑出聲來,一同坐在桌前吃飯的幾人齊刷刷看向她,頗不好意思的她將碗送至嘴邊,遮住自己半張臉。

這時天兒漸漸熱了起來,牆外的樹上也不時響起蟬鳴,買來毛茸茸的小雞也長成了半大的模樣,比之前好養活多了。

家裡隔出來的菜園子裡頭種了些菜,如今也長了老高,本來說雞窩太小,將雞散養,如今條件也不允許,把它們放出來,自己家吃什麼。

杜文秀也請教了方氏不少關於鹹菜的做法,原來她們以前也會做些鹹菜以備冬天無菜時吃,常做的就是醃筍和倒菹菜,醃筍自是前些時日自己做的那種,而倒菹菜則是用芥菜去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