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band3中學之中也不乏有校風好紀律嚴的學校,但相對前麵兩者,肯定就是有所差距,就如同是鶴立雞群或者濫竽充數一樣,不能光看群體狀態,而是也需要關注一下不同尋常的個體情況。
而周惠暢和周惠廣所就讀的這個“曾丁寶素紀念中學”,原先就是大富豪曾楠崖為了紀念他母親丁寶素而創辦的學校——早年間大戶人家聯姻有著冠夫姓的習俗,尤其是政商界那邊,某家小姐嫁給某家公子之後,就將夫家姓氏添在前麵,以表示自己的已婚身份。
這種雙姓氏的名字,一來是習俗流傳和時代變遷的交融印記;二來也是政界一向認為“擁有穩定家庭”的人相對未婚人士更要成熟,所以這些有機會踏上政壇的新時代女性就遵循這個偏向,以此來獲取比其他未婚的競爭者更多的認同和認可。
時代變得太快,這種雙姓氏的名字以前慣是在上流社會之中常見,但到了九十年代的今日,倒也是已經越來越少。
隻餘那一批處於時代變更之中的人,以及這種由富豪資助創辦的紀念學校,在港城留下舊時痕跡的一筆留影。
而這類頂著某某名字的紀念學校在港城慣是為數不少,隨著時間流逝,它們要麼就是努力成為新貴的高升學率學校,要麼就是泯然眾人成為記不住名字的普通學校;最慘的結局,就莫過於是隨著富豪家族的破產導致資金鏈斷裂,學校墮落成“武館”或者乾脆關門大吉。
曾丁寶素算是在band3中學裡泯然眾人的那一類,各類知識競賽無一斬獲,唯有在運動類賽事上有點參與度;不過好在校風和管理尚可,所以在周邊附近也是收了不少普通家庭的混日子學生。
而又因為名字的諧音和學校的性質,曾丁寶素紀念中學在這區人們口中的俗稱,就是“增丁補數”中學,意指這家學校從富豪那裡得到的資助資金略嫌不足,隻能靠努力收學生來平衡開支——既然都要靠收學生來補數了,那麼對學生的要求自然就不高了。
而這樣的學生基礎,肯定也基本出不了什麼好成績。
上輩子的李思詩成績麻麻,最後也就是進了曾丁寶素這間容易進入又學費實惠的中學,混了個中五畢業之後,就通過選美活動,跌跌撞撞地闖進了娛樂圈。
那時的無知少女,隻幻想著一夜成名大紅大紫,完全就是沒想過娛樂圈的水到底有多深,而與娛樂圈關聯甚多的資本圈,到底又有多可怕。
如今隔世涅槃重生,又有著那麼多親人作為底氣和勇氣,李思詩在經過思考之後,自然也是好好地規劃起了自己接下來的安排。
她是打算去曾丁寶素讀書的。
地理位置夠近夠方便,師資力量也不算差,能以“同住寮街的自己人”的身份最快地融入其中,不會像去其它名校那麼麻煩以及容易被喜歡欺生的小團體找麻煩。
自己的性格自己明白,所以就是寧為雞頭,不作鳳尾。
在曾丁寶素這種等級的學校裡,她能最大程度地得到全科老師的大部分資源傾斜。
況且,這間學校也是和她淵源頗深,在曆經過生死之後,她多少也是有點信了因緣羈絆。
她車禍後那飄蕩無依的二十年裡,就是在曾丁寶素裡麵度過的,想到以後曾丁寶素會因為學生成績不理想,而被富豪收回地皮改建成商業大廈……她想,她應該為這所學校和學校裡麵的學生出點力。
二十年的“學習”和經過社會毒打、比同齡人更有自製力的思想,差不多足夠換得一個十科全A的十優狀元了。
而隻要有這麼一個十優狀元的曆史成績,料想這所學校也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普通中學裡麵的大熱門——畢竟,會考敢報十科的人很少,而十科全A超級優等生就更是少之又少,就連那些老牌中學名校,也好幾年都未必能出一個。
李思詩一邊想著,一邊往房間裡走去:以舅媽那個想到什麼就要馬上做急性子,肯定很快就想帶她去曾丁寶素那裡看看,到時要做入學測驗什麼的,還是得休息好才行。
果不其然,第二日早餐的時候,周佳運和梁少娥就提出了要給她找學校的提議。
對此,李思詩和周佳嫻無疑是沒有任何意見,不過考慮到今日是禮拜六,學校都要到禮拜一才上課,所以也就是提前商量了一下,問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