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寧有正式的名字是在她及笄禮上,她那對拖延症父母終於拖不下去了,就給她一次性把姓、名、字都定好了。
沒有姓崔也沒姓荀,荀皎和阿照給她定了個新姓氏——壹寧,字安平。
這讓原本要擼起袖子打一架的荀氏宗親和崔氏宗親全都傻了眼,這也太胡鬨了吧?
不說姓氏能不能隨便起,單就說百家姓裡有壹這個姓氏嗎?
荀皎表示哪怕以前沒有,那打今兒起就有了!阿寧以後的子孫但凡成為繼承人的都要姓壹,至於其他孩子,愛姓崔還是姓荀還是姓其他都隨便。
荀延聽到這個決定,他什麼話都沒說,大局已定,現在他說什麼也不會有人聽,更何況理智告訴他這其實已經是最好的情況。
上個月崔時知正式宣布年後要卸任,如今正是兩個國家權力交接最敏感的時候,荀延若想女兒和女婿順利接班,那他不但不能鬨,反而還要幫著安撫荀氏宗親。
阿照要接任總府君,然後華國和楚國會進行一個行政合並過渡時期,時知已經把所有政體設置規劃的很明確,兩國合並後國號可另立,但統一的國家政體必須以華國為模板,也就是說今後的政體形式頂多是把楚國的君主製挪過來,但其餘形式大體不變。
統一的新國家國號就取了“新”字,這是時知取的,其含義不言而喻,萬象更新。
阿寧成為了新國第一任帝王,荀皎為從阿照手中接過府君職位,而阿照掛名了個攝政親王但他其實隻負責教育司的事務。
這是兩國合並前就定好的章程,阿寧滿二十歲後才能親政,但就算她親政後總府司仍舊保留部分行政權,隻不過巡防司的兵權將不再歸屬總府司而是由今後曆代君王直接管轄。
時知對於這些事並沒有過問太多,帝製是時代變遷無法回避的產物,她知道它會消亡可現在沒有人能讓它徹底消失。
時知讓人提前擬好一部《憲法》,這是她當政期間為這個天下留下的最後一份禮物。
她很強硬的要求,今後凡是能繼承皇位者必須遵循這部憲法條令,還讓兩人答應在兩國合並後,立下祖訓,若是今後繼承人無論是誰都無權廢除這部憲法,一旦動廢除的念頭就將失去合法統治權。
這部憲法其實規定的內容並不多,隻有三個內容。
第一條就是規定總府司可歸屬君主統治,但法察院將永遠獨立行政之外,就算帝王也無權乾涉司法審理。
第二條是關於繼承權問題,這條法案規定所有爵位包括皇位在內,繼承權都必須按照出生順序來設置,第一個嫡出的孩子無論男女都是法定繼承人,而且隻能是嫡出才有資格繼承,庶子庶女隻有部分財產繼承權,無爵位繼承權。
第三條是通婚法案,父係母係五代親緣不得通婚,同時規定普通百姓血親通婚者不得入仕、獲爵,皇族貴族違法通婚者將被除爵喪失繼承權。
《憲法》就這三部分內容,但每一條所涉及的權力利益分配卻是能引起軒然大波,可這是時知定下的鐵律,就連荀皎和阿照也不敢說什麼,隻能原封不動照辦。
這部《憲法》被刻成石碑立在了宗廟正殿外,新國之後有無數皇帝和權貴對此恨得牙癢癢可它卻從來沒被移走成功過,因為它早就在歲月中根植人心。
卸任後的時知一下子就清閒起來。
原本還計劃退休後出海看看的時知,隻不過她現在已經將近六十歲的“高齡”,政權剛過渡還不穩,為了不給小輩找麻煩,她最後還是決定就安安靜靜回清河養老,順便還能重操舊業帶帶醫藥學科的學生。
阿寧是和時知一起回清河的,現在的她其實還沒出師,相對於荀皎那種從小在鬥爭中長大的孩子,阿寧天生少了緊迫感,所以大家對她的要求也就沒那麼急迫,她父母起碼還能處理二十年的政務,所以她真心不太著急接班兒。
“姑母,您小時候就想過要稱霸天下了嗎?”阿寧可喜歡聽時知將過去的故事了,所以她很好奇時知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準備爭奪天下的。
時知笑著搖頭:“其實我一開始啊,隻知想和我祖父好好活下去,之所以走後來的路與其說是早有準備,倒不如說是被天下的形勢一步步推著走。”
提起崔教授,時知有些晃神,爺爺離開她已經快二十年了,但她總感覺還是昨天的事。
阿寧一臉向往道:“可惜我沒能見過曾祖父,娘親、爹爹都說曾祖父是這世間難得的聖賢之人。”
“祖父他的確是心係天下之人。”
時知看著不遠處的初禾園道:“阿寧,那個園子是你曾祖父給你留下的禮物,以後我不在了,你要記得以後讓人繼續好好養護那裡的東西,但你不要去探查它的秘密,提前找到隻會毀掉國祚,把它留給你的後人,姑母這話你要牢牢記住,不要再跟彆人說,甚至你父母都不可以。”
時知說這話語氣平靜,但神色卻很認真嚴肅,阿寧心裡有些緊張:“姑母,你放心,我誰都不說!”
難道那就是外祖父說得崔家的秘密?阿寧決定把這事兒爛到肚子裡,她現在長大了,可不是小時候能被忽悠的孩子,崔家的秘密就是她的秘密,當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清明節祭祀,時知帶著阿寧去祭拜崔教授和崔家其他列祖列宗,同時也去了百湖的墓地。
“這是百湖大師,你祖父是他的學生,他也算是你的長輩,受你一禮也是當得起的。”時知讓阿寧給百湖上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