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 62 章(1 / 2)

時知啟程回清河的當天, 小盧氏親自把她送到了碼頭,看著小盧氏泛紅的眼睛時知心裡也不好受。

上了船心情一直不怎麼好,真正的阿蓁已經不在了, 她能做的都做了,隻希望小盧氏以後可以安心一些,但願離開了的阿蓁也能安心吧。

阿勤幾個看出女郎心情不好,課堂上問問題都積極了很多, 她們女郎最喜課堂好學多問的人, 所以這會兒想著法子讓女郎高興。

時知看出幾人的心思, 她也不點破,她其實隻是有些想自己的父母了, 很多事壓在心底不去想,但看到小盧氏時知就很難不去想, 要是現代也有個蓁蓁就好了,哪怕替代了自己也好, 隻要不讓父母承受喪女之痛, 可她明白那裡沒有人可以替代她安慰父母。

可人總要往前看的, 時知很快收拾好了心情, 她還有很多事要做,不能一直沉溺於遺憾悲傷中, 那不僅無濟於事還會讓身邊的人一起難受不安, 何必呢?

回了到桐州, 崔教授明顯是很記掛孫女了,這會兒秋收都顧不上了, 親自跑到碼頭接人。

時知看到爺爺心情好了起來, 她心裡安慰自己她也不是孤獨的, 在這裡她還有爺爺, 老天總算不是太無情。

崔教授一直從時知的信裡獲取此次江南之行的事,這會兒時知回來了他才能細細知道細節,孫女這次出去感覺有些不一樣了,心下感歎人果然是要有去曆練才能成長。

“好在還算順利,也沒遇到什麼危險。”這也是崔教授一直最擔心的,就怕孫女遇到什麼意外,但目前看來江南雖然不太平但也沒有太過驚險。

時知也覺得這次不虛此行,翻車、海船的事都算順利解決了,而且還考察了江南的學風,她還是挺滿意的。

“我覺得還是讓崔氏的子弟去江南求學比較好,那裡相對安穩而且文化思想氛圍更活躍,我這次都見到鄭氏家的嫡子也在那裡。”時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崔教授對這個也考慮過,他如今已經很熟悉當家主的套路了,這幾年推薦了幾位族人給各地大儒,這會兒送些人去江南的寧江書院也不是大問題。

“那就送去一些,剛好最近也有人求到門上,王氏開的書院他們想來也是不會拒絕的。”崔教授很信任孫女的眼光。

關於王氏內鬥的事他們又聊了半天,最終還是覺得和王釗合作更好一些,太原那邊兒也不是沒給崔教授伸出過橄欖枝,但崔教授又不是真的崔清他才不會上當呢。

何況小盧氏改嫁,崔清本人也沒不滿,就算是崔清活著怕也是認為孫女和王釗那邊兒交好不是壞事,這內裡的關係是利益和情誼綁在了一起,總比太原那不懷好意的強多了。

時知在家休整了兩天就又開始忙起來了,沒辦法如今秋收,崔教授試驗田的棉花和蜀黍都要收獲記錄數據,她一個能頂十個學員用,這回來了自然也得去幫忙。

如今蜀黍畝產最好的田地已經能達到三百斤,棉花也能畝產二百斤出頭了,崔教授還在不斷改進和推廣,這會兒整個清河都很信服崔教授的能力了。

不管是不是崔氏名下的土地,每年開春前都會派代表去問問崔氏家主府今年有無良種可換,耕作方式也都按照崔氏教的來,一時間清河的生產力都上了一個新台階。

然而畝產再次上去了後,清河郡卻在某種環境中裡並沒張揚,新來的郡守是崔氏運作出來的,崔玉煙和郡守現在搭檔得很默契,清河如今是真的姓“崔”了。

哪怕是桐州刺史府察覺到什麼,但有崔蘊在裡麵做潤滑劑,大家都有了一種不可言說的默契,這幾年清河上交的賦稅不變,開出的荒地也沒變更記錄,桐州刺史府全部當做沒看到、沒聽到。

西南出了叛亂後,很多州府都不太平,桐州如今有這樣的安寧,崔氏是出了大力氣的,不管是為公為私桐州刺史府都需要崔氏的支持,如今的朝廷已經自顧不暇,短時間出了事根本指望不上。

“蘋果今年大豐收,選些最好的送去江南王家,也算謝他們照顧你這麼久的一些心意。”崔教授很樂意和王氏維係好關係,小盧氏雖然不是他真正的兒媳婦,可對孫女也是真心好,這讓他很記情。

時知親自挑了幾筐又大又紅的蘋果,讓人隨著貨船送過去,這會兒蘋果樹還隻在清河種了些,清河的果園大多是梨樹、山楂、柿子什麼的,這蘋果園也就家主府種了些,果樹不是莊稼,要不是特意推廣宣傳也沒什麼人會特意來引進。

等小盧氏收到時知的信還有果子時,已經是要到中秋節了,她看著幾筐喜慶又陌生的“林檎果”,女兒信裡說這是類似林檎的果子叫“蘋果”,是她祖父前兩年種的,今年順利掛果豐收特意送來給她嘗嘗,要是喜歡之後再給她送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